(1)、潜水员为什么会生潜水病?什么又是潜水病呢? 很早以前,南太平洋一个群岛上的专门潜水采集珍珠的当地居民中,经常有人会生一种名叫“taravana”的怪病。这种病来得很突然,患者感到头晕、恶心、烦躁、神经麻痹,严重的甚至会死亡。大夫们发现,采珍珠的人要潜到距离海面35 米的深处,有时候,下潜深度竟然达到50 米。所以,他们认为这种怪病肯定跟潜水有关,所以就给这种病起了一个名字——潜水病。 在医学上,潜水病又被称作减压病。因为在深水中,潜水员受到的海水压力非常大,水深每增加10 米,人体上受到的压力就要增加一个大气压(1 大气压=1010.8 帕)。在这种情况下,空气中氮气就会大量溶解到人体组织中。之后,如果潜水员上浮速度太快,海水压力一下子减少了,溶解在人体组织的氮气就会在肌肉、血液、关节等处形成许多微小的气泡,从而引起关节疼痛、头疼、神经障碍、组织坏死,严重的会引起瘫痪甚至死亡。1907 年, 美国科学家阿尔登等人初步弄清了减压病的致病机理。 阿尔登还发现,下潜深度如果不超过12.5 米,潜水员可以直接浮出水面。超过12.5 米,就要按照预定的计划慢慢上浮,以便让溶解在组织中的氮气缓缓释放出来,最终排出体外,或干脆进入减压舱进行减压处理。科学家先将减压舱内的气压慢慢升到一定高度,然后再把气压缓缓下降,以预防减压病的发生。如果已经患上减压病,则可以进入减压舱进行治疗。从那以后,科学家对减压病作了大量的研究,发现如果以氦气代替氮气,让潜水员呼吸氦和氧的混合气体,他们的潜水深度将达到100 米。 如果让潜水员呼吸氢、氮和氧三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,潜水的深度将达到520~534 米。在试验中人们还发现,氮气和氦气等气体在潜水过程中会逐渐溶解在人体内,随着潜水时间的增加,这些气体的含量会不断增加,但超过一定时间,气体的含量会达到饱和状态。如果潜水的深度不改变,无论时间怎样长,上升到水面的时间总是一样的,这种潜水技术被称为“饱和潜水”。“饱和潜水”技术的发明,大大增加了潜水员在水下的工作时间。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,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人类完全能够远离潜水病的威胁,潜得更深,更深!
(2)、引起潜水病症的主要分类 与潜水有关的病症,总括为潜水病。主要有一下几点:健康问题、压力的作用、水温的作用、气体的影响、恐慌。
(3)、各种潜水有关病症发生的主要分类: A、有关身体健康问题 B、下潜时加压的影响 C、上升时减压的影响 D、压力间接影响 E、水温的影响 F、气体的影响 G、恐慌
1、挤压 潜水方式:浮潜、水肺潜水 分类:B
2、中耳挤压 潜水方式:浮潜、水肺潜水 分类:B
3、鼻窦挤压 潜水方式:浮潜、水肺潜水 分类:B
4、龋齿挤压 潜水方式:浮潜、水肺潜水 分类:A、B
5、面镜挤压 潜水方式:浮潜、水肺潜水 分类:B
6、眼部挤压 潜水方式:浮潜、水肺潜水 分类:B
7、潜水衣挤压(主要为干式潜水衣) 潜水方式:水肺潜水 分类:B
8、肺部挤压 潜水方式:浮潜 分类:B
9、外耳挤压 潜水方式:浮潜、水肺潜水 分类:B
10、中耳倒塞 潜水方式:浮潜、水肺潜水 分类:C
11、鼻窦倒塞 潜水方式:浮潜、水肺潜水 分类:C
12、龋齿倒塞 潜水方式:浮潜、水肺潜水 分类:C
13、晕眩 潜水方式:浮潜、水肺潜水 分类:B、C、E
14、空气栓塞症 潜水方式:水肺潜水 分类:A、C
15、气胸 潜水方式:水肺潜水 分类:A、C
16、纵隔气肿 潜水方式:水肺潜水 分类:A、C
17、皮下气肿 潜水方式:水肺潜水 分类:A、C
18、胃肠里的气体 潜水方式:水肺潜水 分类:A、C
19、浅水昏迷 潜水方式:浮潜 分类:C、F
20、氧气中毒 潜水方式:水肺潜水 分类:F
21、一氧化碳中毒 潜水方式:水肺潜水 分类:F
22、减压症 潜水方式:水肺潜水 分类:C
23、氮麻醉 潜水方式:水肺潜水 分类:D、F
24、体温问题(体温丧失和高体温症) 潜水方式:浮潜、水肺潜水 分类:E
25、颈动脉压迫 潜水方式:浮潜、水肺潜水 分类:G
26、非水溶性脂肪肺炎 潜水方式:水肺潜水
27、窒息 潜水方式:浮潜、水肺潜水 分类:B、C、F
28、恐慌 潜水方式:浮潜、水肺潜水 分类:D
29、外耳道炎 潜水方式:浮潜、水肺潜水 分类:A
|